榜样领航丨红色引领,深南高铁筑梦大湾区
       时间:2025-05-22 点击量: 
【字体:

5月份,中铁二十二局深南高铁项目部荣获中国铁建“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项目团队进场以来的努力迎来阶段性成果,这不仅仅是对项目团队的高度认可,也见证着项目一次又一次用奋斗托举梦想的时刻。

图片

铁军筑梦,粤西天堑渐变通途

自进场以来,项目团队秉持"高起点定位、高标准起步"原则,以党建为引领、安全质量为底线、精细化管理为抓手、改革创新为动力,安全优质完成各项施工任务,并通过优化标段划分、梁场合并建设等措施实现项目降本增效。

图片


事前控制优于事中、事后控制我们从初步设计阶段就多次与设计人员深入对接,了解项目概况、造价、标段划分等关键信息,沟通调整标段内任务划分以更好地做好后续工作”项目经营人员如是说。除此以外,项目策划阶段聚焦风险点、亏损点、盈利点,制定资金使用计划,真正做到减小亏损,放大效益;在项目实施阶段,对物资、设备、劳务、施工方案、工艺工法进行多重比选,并在施工便道等关键项点做文章,提前谋划、抓牢效益,真正做到项目精细化管理。

人才强基,匠心传承粤西大地

项目高度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,一直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战略,构建"人才成长快车道"。以"导师带徒"为渠道培养核心岗位人才,项目创建"技能实训基地"以强化实操能力,并通过定制化培养测量、连续梁施工等关键工种,打造技术精湛、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。项目建设过程中,从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技巧,到钢筋绑扎的误差控制,每项工序都成为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。

图片

项目设立流动课堂,对我们新生力量的技能提升,起到很大的作用。”谈到学技能,去年新入职的员工眼睛闪亮。项目将课堂搬到施工现场,让技术骨干现场讲解工艺要点,使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。同时,通过"导师带徒"模式将知识“薪火”传承。年轻技术员南志良通过"导师带徒",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工程技术主管,他主导研发的"桥墩自动喷淋养护装置"荣获河北省建筑业质量管理小组一等成果。这种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,让知识与技能在粤西大地生根发芽,代代相传。截至目前,项目累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余名,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创新引擎,智慧赋能共谱新篇

“惟改革者进,惟创新者强,惟改革创新者胜。”项目始终将创新融入工程建设,激发施工活力。通过“简易喷淋养护系统”“桥梁承台模板紧固对拉提升技术”“截桩头双环切科技术”“路基拱形骨架吊模(免客土)技术”“水下桩基混凝土防超灌技术”“桥梁承台钢筋骨架支撑快拆体系创新”等一系列创新方法,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,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。 

图片


在智慧工地建设中,项目打造一体化信息化平台,实现拌和站远程操控与实时监控。罗定制梁场的信息化中心集成项目展示、工艺工法、安全体验等功能,成为“智慧工地”建设示范窗口。无人机巡查系统构建"空地一体化"安全监控网络,将现场安全隐患通过"智管云"系统即时反馈至管理人员手机端,这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,让传统铁路建设插上科技翅膀,书写智慧建造新篇章。

红色动力,信念力量驱动发展

项目首创"党员进班组二维码驿站",实现技术难题扫码即答;邀请广东省罗定市委宣传部讲授专题党课,开展七一“建党日”活动参观瞻仰蔡廷锴故居;邀请广东省罗定市华石镇一行到项目驻地参观观摩铁道兵历史、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、大国重器等标志性企业资源。通过"党建+"管理模式,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生产动能,为项目发展注入红色动力。

图片

我们选派业务骨干党员进驻一线班组在关键工序通过党员先锋岗’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帮扶。谈起党建与施工生产的融合共建,支部书记自信满满!党员技术骨干蒋太亮带领团队攻克各项难题,顺利浇筑桥梁连续梁0号块。同时,项目部与罗镜镇政府联合开展"企地共建"活动,使党组织成为项目攻坚的坚强堡垒。

从群山环抱到墩身林立,从荒芜之地到梁场落成,深南高铁团队用脚步丈量山水,用专业擦亮企业品牌。在粤西大地的晨曦与星辉中,项目团队将继续以专业、匠心攻克技术难关,以创新智慧连通湾区未来,向着建精品工程、示范工程、平安工程的目标奋勇前行,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铁建动力。